【
仪表网 产业报道】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湖北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方案》《2023年省级科技计划组织工作方案》要求,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将2023年省技术创新计划重点研发专项高新领域(第二批)拟立项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4月10日-16日。
据了解,2023年度高新技术领域公益事业类项目聚焦省内优势重点细分产业链,以技术创新需求为引导,突破影响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在产业链发展的“堵点”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培育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5个领域进行分类部署。
本次每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为50万元-200万元。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要求,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据实申报,合理可行。财政资金应专款专用,符合相关财政科技资金管理办法。企业牵头申报的,申报单位自筹配套经费占项目总经费比例不低于60%。
附件
2023年省技术创新计划重点研发专项
高新领域(第二批)拟立项项目
序 | 项目名称 | 承担单位 |
1 | 有源超表面的5G信号增强关键技术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 |
2 | 高速全光纤随机数发生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3 | 强激光损伤熔石英元件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 | 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技术研究 | 中船第七〇九研究所 |
5 | 面向社会信用体系的联邦学习关键技术与系统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6 | 多模态大数据融合驱动的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 |
7 | 面向航天核心部件亚表层损伤的新型相控阵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8 | 基于北斗的实时电离层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武汉大学 |
9 | 面向6G新场景的高维智能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0 | 面向流域生态保护的远距离多模态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11 | 智能商品零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武汉工程大学 |
12 | 主动学习协同的自监督与弱监督智能标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 武汉大学 |
13 | 数据驱动的港口全流程运营分析与智能管控技术 | 武汉理工大学 |
14 | 区块链体系架构与共识算法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华中科技大学 |
15 | 面向实时复杂任务的边缘计算异构资源协同优化与动态自适应任务调度技术 | 武汉理工大学 |
16 | 大型城市信控路网交通拥堵过程在线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17 | 服务医联体的多方安全共享计算关键技术与平台 | 武汉大学 |
18 | 面向异构体系结构的大规模图数据智能处理技术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19 |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隐蔽网络威胁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20 | 面向大型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报警监控与溯源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1 | 面向精准产业升级的科技主题轨迹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 武汉大学 |
22 | 基于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的智能化多源异构传感技术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23 | 物联网多模态感知数据高效智能通算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24 | 长江水产数字孪生生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 华中科技大学 |
25 |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湖北文旅数字化场景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 武汉理工大学 |
26 | 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华中科技大学 |
27 | 面向智慧工厂的汽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管控系统研发 | 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28 | 航空飞机起落架装配关键技术研究 | 湖北工业大学 |
29 | 异形异质构件一体化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30 | 机器人协同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31 | 车辆行驶胎-路滚动阻力实时测量关键技术及装备 | 武汉科技大学 |
32 | 动力电池低温极速加热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33 | 大型基坑工程柔性施工监测关键装备研发 | 湖北工业大学 |
34 | 工程安全运行智能监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湖北工业大学 |
35 | 汽车ESC高压密封及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研究 | 湖北工业大学 |
36 | 刀具状态原位监测嵌入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37 | 内河船舶岸电连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38 |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缺陷智能检测装备与增韧修复材料研发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39 | 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井下作业实时可视化跟踪和智能控制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40 | 湿法磷酸多级膜净化工艺及装备开发 | 武汉工程大学 |
41 | 多功能催化剂分级集成及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 | 武汉理工大学 |
42 | 高纯长寿命钙钛矿绿光发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发 | 武汉大学 |
43 | 柔性电子器件用高性能宏观石墨烯膜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 武汉理工大学 |
44 | 柔性高储能介电薄膜材料研制 | 武汉理工大学 |
45 | 超抗渗高耐火零碳地质聚合物及其在隧道加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 武汉大学 |
46 | 基于材料典型缺陷服役演化的飞机方向舵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验证 | 武汉科技大学 |
47 | 面向航空发动机用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热环境障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 武汉理工大学 |
48 | 无人机用长寿命二次金属锂电池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
49 | 大面积超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制备关键技术 | 武汉理工大学 |
50 | 纳米粒子/反应性增容制备高韧高强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关键技术 | 湖北工业大学 |
51 | 近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 | 武汉理工大学 |
52 | 面向电网主动支撑的构网型光储一体化并网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 华中科技大学 |
53 | 新型高效光伏电解水制氢理论与方法 | 华中科技大学 |
54 | 商用车载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快速寿命预测技术及延寿策略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55 | 高效燃料电池电解纯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 华中科技大学 |
56 | 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 |
57 | LGA 48通道并行发射/接收光模块 | 湖北瑞创信达光电有限公司 |
58 | 全光纤分布式矢量地震仪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 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59 | 大飞机飞行员电动座椅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有限公司 |
60 | 基于物联网的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研究与示范 | 湖北博今电气有限公司 |
61 | 复合基新型环保防塌钻井液技术研究 | 湖北汉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62 | 超细硅粉添加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 湖北富莱德力高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
63 | 极薄锂电铜箔制造关键工艺技术 | 湖北中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4 | 高低分子量聚丙烯三层共挤超薄(6-14μm)锂电隔膜研发与产业化 | 襄阳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65 | 基于可逆交联与浆膜聚集态微相调控的生物基易洗脱增稠剂 | 湖北达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6 | 气凝胶电芯隔热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 中凝科技(湖北)有限公司 |
67 | 特/超高压GIS绝缘气体组分在线检测系统的开发 | 湖北天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68 | 纯电动重型环卫车底盘开发 |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
69 | 超低温全金属硬密封蝶阀研发与产业化 | 湖北泰和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
70 | 高性能轮毂驱动永磁电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71 | 管片螺栓加工生产总线的工业自动化控制关键技术研发 | 湖北登峰高强螺栓有限公司 |
72 | 新能源商用车轮毂轴承及单元高服役性能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
73 | 高安全新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技术 | 中船重工黄冈水中装备动力有限公司 |
74 | 99%级高端季戊四醇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万吨级/年生产工艺示范 |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 |
具体内容(以下内容来自申报指南)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1.有源超表面的5G信号增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5G网络低成本覆盖需求,开展有源超表面(放大型、信道估计、动态波束赋形)等技术研究,研发出基于有源超表面的5G信号增强智能产品。
考核指标:研制原型样机1套,工作频段覆盖5 G频段,超表面单元个数不低于32,在弱覆盖区域(RSRP低于-105 dBm)将信号功率提升45 dB以上。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高速全光纤随机数发生器研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对高速可靠随机比特数的迫切需求,开展高速皮秒同步脉冲泵浦、串扰抑制与反馈控制、对称性破缺矢量谐振腔调控技术研究,研发出基于宏观光纤环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全光真随机数发生器。
考核指标:研制产品样机1套,工作温度下随机比特位产生速率不低于10 Mbit/s,随机性满足NIST标准,并在行业实现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强激光损伤熔石英元件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提高激光系统的功率和使用寿命的需求,研究高能量(纳秒、皮秒、飞秒)激光脉冲,诱导高透明熔石英光学元件微喷射损伤动力学,揭示强激光加载超高压反射冲击波诱导粒子微喷射行为动力学特征及其动态损伤物理机制,并对激光损伤进行修复。
考核指标:研制1套完整激光损伤光学元器件修复工艺,提供高瞬态和多尺度激光损伤诊断和修复系统一套,其中点爆炸毁伤场域图像时空分辨率参数不高于5 ns和10μm,修复后损伤阈值不低于正常阈值。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感-算-存一体”关键技术研究与器件研制
研究内容:围绕超越冯氏架构能效机制的需求,设计层状半导体/硅基异质器件,在外场调控下实现“感-算-存”功能的重构,并结合与硅基CMOS工艺兼容的优势,优化集成硬件集成研制工艺。
考核指标:开发出1套“感-算-存一体化”智能硬件系统,单位运算功耗<10 fJ per operation,单次MAC运算时间小于50 ns,并在行业实现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瞄准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需求,研究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方法,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高精度测试硬件设计,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设备自动化测试软件。
考核指标:形成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动态参数测试方法,提供1套动态参数测试设备,开关时间测试最小值优于1 ns,最大测试电压2000 V,最大测试电流700 A,并在省内1-2家企业实现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面向社会信用体系的联邦学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社会信用体系的新型联邦学习需求,开展面向多元异构参与方的联邦学习高效计算、异构网络下联邦学习高效可靠通信、面向联邦学习的混合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构建1套面向社会信用评估的新型联邦学习系统,支持3种以上主流机器学习框架、3类以上数据库和2类以上硬件加速,完成2个以上行业内示范应用,应用覆盖不少于10个参与方,不少于100个计算节点。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二)数字技术
7.多模态大数据融合驱动的城市大气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与公众健康防护需求,研究空-天-地-人协同大数据智能融合技术,开展典型大气污染的时空监测、超标识别和预报预警。研究多尺度遥感数据、地基站点观测以及数值模拟等多模态大数据的智能融合技术。研究多模态数据融合驱动的大气污染感知技术,开展典型城市污染物的长时序、精尺度、小时级连续监测。研究面向城市异常排放的污染场景自适应识别与排放源定位。研究城市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预警技术,在湖北省重点区域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可融合多光谱、雷达、地基站点观测、数值模拟等多模态时空数据源,具备空间分辨率十米级,分钟级的动态监测能力。构建大气污染智能监测与预警体系,支持工业园、垃圾焚烧场、交通枢纽站、商业区、居民区等不少于5种典型城市场景的监测,具备对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等不少于6种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能力,场景识别率不低于80%,小时级监测相对误差低于40%。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8.面向航天核心部件亚表层损伤的新型相控阵检测技术与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航天核心部件亚表面损伤的相控阵检测目标,开展亚表层缺陷光学散射矩阵数据库建立、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建模、缺陷检测与表征结果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及自动化缺陷检测设备原型设计等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检测缺陷的最小尺寸500 nm;对平面或曲面的检测效率高于100 mm2/min;表面及亚表面损伤的检测精度高于95%。研发面向航天核心部件在线监测的自动化缺陷检测装置1套。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9.基于北斗的实时电离层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瞄准短波通信对实时高精度电离层监测迫切需求,开展基于北斗数据流的实时电离层信息精确提取、电子密度层析、模型同化、扰动监测、短波射线跟踪选频等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电子密度精度误差小于15%(测高仪或掩星为参考),时间分辨率10分钟;短波通信建链成功率相对传统方法提升20%,并在短波通信选频得到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0.面向6G新场景的高维智能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6G新应用场景的无线通信物理层领域关键技术,为智慧城市、无人驾驶和智能交互等应用环境提供基于高维信号的智能通信技术,实现面向6G应用的新高维波形设计、高维大规模MIMO和有机AI融合的低延时、低功耗和超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系统延时提高50%以上,功耗提高75%以上,衰落信道的可靠性提高至少30 dB,完成1-2种面向6G应用场景的测试和应用,形成一批6G领域潜在技术和核心成果。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1.面向流域生态保护的远距离多模态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流域场景中复杂天气所导致的视频图像内容模糊、远距离成像分辨率低等问题,开展暗光图像质量增强、去雨雾图像清晰化算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多模态图像融合学习、低分辨率目标行为识别算法等研究。
考核指标:图像质量增强PSNR提升1.5 dB、SSIM提升0.15,实现3种以上模态图像融合。目标异常行为识别准确率达到95%。形成2种复杂天气场景下的应用示范。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2.智能商品零售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智能零接触式商品零售全自动流通的技术需求,开展计算机视觉与3D点云深度学习的商品识别与位姿估计、多约束下机器人抓取运动规划与路径生成、商品数据驱动的机器人柔顺控制与商品视觉复核等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实现商品种类识别精度99%以上,商品定位精度小于1 mm,单次抓取成功率99.9%以上,应用不少于5家商品零售店。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3.面向图像智能标注的弱监督与自监督技术及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的数据标注代价大的问题,构建自监督预训练深度学习框架,研究结合迁移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增量式深度学习模型,研发单点和多点协同的数据自动标注云平台。
考核指标:面向影像数据自动标注任务,提出5个以上的弱监督与自监督学习模型与算法,开发海量数据智能标注平台,同时支持50路以上并发数据标注任务,标注效率提升50%以上,并在2个以上不同行业实现应用示范。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4.数据驱动的港口全流程运营分析与智能管控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内河码头全流程不确定性、复杂性作业特点,研究基于多源动态信息融合与知识获取的码头运行态势分析技术。结合容错自愈、多目标协同优化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码头运行决策知识自进化及智能化决策。
考核指标:智能计划决策算法优于分钟级输出,调度响应时间优于秒级,决策优化率优于95%,调度和计划决策人员减少 50%。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5.区块链体系架构与共识算法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区块链高拓展性、高效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特点,研究授权经济价值证明(DPoEV)、授权适应性拜占庭容错(DABFT)、动态分片/分链(Dynamic Sharding)及系统实证,研究基于DPoEV、DABFT双共识机制及动态分片/分链的区块链体系架构。
考核指标:动态分片/分链数不少于100个,单片/单链吞吐量大于1000 TPS,分片/分链状态下交易吞吐量大于100000 TPS,并开展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6.面向实时复杂计算的边缘计算系统协同和调度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工业互联网、仓储自动化等领域管理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益提升的需求。研究面向物联网复杂任务的边缘计算系统,研究边缘计算中的协同机制及基于强化学习的复杂计算任务调度算法。
考核指标:开发满足复杂任务计算需求的边缘计算平台1个,任务完成率提升15%以上,任务处理延时、负载均衡等性能指标上提升10%以上,数据丢失率≤0.1%。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7.大型城市信控路网交通拥堵过程在线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大数据和图计算的大型城市信控路网交通拥堵的分析模型,提出大规模信控路网络的拥堵在线预测方法,研究大规模信控路网交通拥堵的耦合可解释学习方法,分离、发现和分析影响拥堵发生、传播和消散的因素组合,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支持大型道路网络(建成区100平方公里以上)拥堵事件的多信号周期(1-10周期)滚动在线预测,拥堵事件预测精度达到80%以上。建立大城市全路网交通状态评估、拥堵分析和治理的原型系统1个,开展至少3个城市级区域的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18.服务医联体的多方安全共享计算平台研发
研究内容:聚焦医联体内数据多源异构、计算任务多样、成员贡献不均、部署环境复杂等问题,研究多源异构数据的多方安全共享计算,探索高效的医联体成员贡献评估技术,研究具备高性能鲁棒的服务医联体的多方安全共享计算平台。
考核指标:支持不少于5种数据格式,提供不少于20种数据查询与建模方法;医联体参与成员个数不少于5个、数据量不少于1000万条,数据查询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模型准确率不低于85%,并形成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19.面向异构体系结构的大规模图数据智能处理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异构体系结构上的图计算表达、编程以及数据划分与放置需求,研究异构体系结构的并行特征与图计算迭代特征、异构体系结构下的图计算语义模型、多体系结构支持的图处理编程模型、兼顾图处理计算负载与通信开销的图数据划分与放置策略等。
考核指标:研制面向图数据的智能计算系统软件1套,系统支持不少于2种编程模型;处理的图数据规模不低于1亿个顶点、十亿条边;计算性能相比业界典型的图处理系统Gunrock、Tigr、Groute等提升不低于1倍。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0.基于知识图谱的高隐蔽网络威胁智能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溯源图的网络威胁行为感知技术、基于知识图谱及自主决策的网络威胁意图智能推理和检测场景自适应技术,研制自主可控的高隐蔽网络威胁研判与检测平台,实现对高隐蔽网络威胁的智能捕获、感知与溯源。
考核指标:检测高隐蔽网络威胁类型不少于3种,感知并分析不少于5种网络威胁行为;构建不少于200个实体和500条关系的网络威胁知识图谱;搭建至少5种网络威胁检测与分析场景沙盒;为每类网络威胁场景规划3种以上威胁意图识别方案。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1.面向大型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报警监控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大型工业领域中的生产安全过程监督与事故监控预防问题,研究面向其生产过程的智能报警监控与溯源技术,建立报警泛滥模式挖掘与报警动态抑制技术,形成基于时变因果关系推理和概率分布模型的报警在线溯源解析策略。
考核指标:面向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建立报警监控与溯源的数据表达机制,误报率不高于5%,漏报率不高于3%;报警泛滥出现总时间不超过总运营时间的5%;形成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2.面向精准产业升级的科技主题轨迹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科技文献的引用关系构建文献的知识图谱,建立支持GPU的高效图索引,设计索引加速分析算法,实现高性能图查询技术;构建科技大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研发科技主题轨迹数据的多层次和多维度数据视图导航功能和可视化技术。
考核指标:形成科技主题轨迹数据的对象模型与科技情报挖掘关键算法,开发科技主题轨迹数据共享平台1个;完成1类科技主题轨迹数据学科知识图谱,设计10个以上关联分析、趋势分析及语义分析模型;实现基于学科知识图谱的科技主题轨迹数据智能查询与推荐系统;汇聚专利及论文主题要素数据达亿条。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3.基于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的智能化多源异构传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工业现场采集与智能制造对智能化传感器的泛在环境供能、智能信息传输、多源异构数据统一化的需求,研究传感器环境微能量采集自发电效率与储能效率提升优化技术、多传感器协同下的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和多源异构传感数据处理技术。
考核指标:单个传感器环境微能量获取转换功率平均值不小于20 mW,磁耦合共振技术实现在2.5米距离内的不低于30 mW持续功率的点对点无线能量传输,上行与下行点对点通信速率不小于200 bit/s,单个传感器能同时支持对3个以上传感器进行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4.物联网多模态感知数据高效智能通算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万物互联终端海量多模态感知数据导致的传输带宽瓶颈与高时延问题,研究面向智能任务需求的通信与计算一体化架构,研究资源受限终端条件下的多模态感知数据高效压缩与实时传输技术,开发端边协同的智能通算一体化系统。
考核指标:支持3种以上模态感知数据的融合传输,完成至少2个行业场景的应用与测试,面向行业推广应用4个用户以上。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5.长江水产数字孪生生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锚定长江流域生态文明特色,建立长江流域高逼真三维数字水产资源库,集成大数据、云边端、数字孪生技术、场景叙事实现代理IP的生成。构建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高精度数字场景再现、多模态融合呈现、智能交互感知集成的文旅场景。
考核指标:形成数字化水产基因图谱1项,覆盖长江流域一类水产(如鱼、虾等)90%以上,长江流域高逼真三维数字水产资源库1项,数字孪生技术驱动的虚拟水产强体验协同创意平台1个。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26.基于数字化体验的沉浸式文旅场景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沉浸式文旅场景创新的产业标准、构建理论、关键技术、实践模式需求,开展基于数字化体验的沉浸式文旅关键技术研究,并构建沉浸式文旅数字资源与服务平台,实现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沉浸式体验呈现支持的交互感知方式不少于4种;沉浸式多模态影像呈现方式不少于4种;创作高质量沉浸式数字内容不少于1000件;示范应用不少于 2个。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三)先进制造
27.高端数控机床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高档机床典型代表重型机床的状态监测与运维需求,开展复杂工况环境下的高端装备关键功能部件的状态感知与边缘装置、基于机理的故障模拟与故障数据生成、机理与数据融合的故障诊断及其泛化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面向重型机床的状态监测与远程运维原型系统,并在典型制造企业开展验证,实现机床的状态监测与故障的精准定位,提升设备的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维护效率及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设备的远程智能运维。
考核指标:研发基于状态监测的数控机床运维系统1套,并在1-2个典型行业开展应用验证;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维护效率提升50%以上。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28.面向汽车制造服务的智能管控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汽车制造产线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精准响应需求,围绕提高车辆生产效率,开展生产自动焊接系统、自动输送系统、AGV自动转运系统、MES生产管理系统、产品自动识别系统和环保除尘系统等关键数研究,提升自动化高效生产效率。
考核指标:开发智能管控系统1套,实现各分、子系统衔接流畅,相对传统生产,减员50%以上,提升效率30%,产成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并开展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29.面向航空飞行关键部件再制造与精密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国内航空飞机器制造及维修企业的应用需求,开展飞行器关键部件精准修复关键技术研究,聚焦测量传感系统构建、三维测量系统标定、测量轨迹优化、三维图像重建等精密测量技术,提出面向飞行器关键部件再制造的测量、修形调控等智能化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实现航空飞行器修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该产业效率及质量一致性水平提高,并形成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究飞行器关键部件再制造工艺流程与形位误差测量方法,研制航空飞行器关键部件集成装配平台和在线测量系统1套。装配平台能完成关键部件的主体装配,测量系统具备尺寸和形位公差在线测量、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能实现3种以上尺寸和形位公差测量,其中测量范围≥2m,测量精度≤0.05mm。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0.异形异质构件一体化成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异形异质抗气蚀异质金属螺旋桨难以高性能整体成形的瓶颈问题,开展铜合金/高耐磨不锈钢连接界面中间层的开发、一体化成形铝青铜/高耐磨不锈钢异质材料热等静压技术和后处理制度、异形异质构件近净成形DEM-FEM数值模拟优化方法、异形异质螺旋桨的结构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热等静压整体成形技术。
考核指标:实现耐气蚀螺旋桨一体化制备,试验件尺寸≥300 mm,研制试验件数量2-3件;层间界面相对于低强度材料拉伸强度系数≥0.5,剪切强度系数≥0.5;离散元-有限元热力耦合模型,致密度模拟误差≤1%,变形模拟误差≤3%。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1.机器人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机器人与地面交互感知困难的难题,开展多元信息融合的复杂环境认知与足式越障行为映射规律研究;解决机器人-地面交互特性实时感知与地形分类、组合行为优化与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平滑切换、多模式多任务稳定控制等问题。
考核指标:研制出面向高人机功效交互模式的一体化测控系统,完成通过草地、泥泞地、碎石路、起伏路、壕沟、台阶、长坡、垂直障碍等不少于8种地形且感知软硬、滑滞等不少于4种地面特性的足式机器人样机测试,形成足式机器人复杂环境多模式行为学习优化与控制技术。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2.高可靠性高体验感线控转向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当前线控转向系统难以适应智能驾驶安全需求等问题,开展机械与电气冗余的线控转向系统总体设计、面向功能安全的线控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人-车-路闭环的路感模拟模型及高体验人机交互方法、鲁棒自适应的转角高精度精细化控制、面向高可靠高体验线控转向系统测试与评价方法等研究,突破线控转向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技术,并实现智能线控转向系统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线控转向执行系统硬件失效率≤10 FIT,诊断覆盖率≥95%;主系统响应延迟时间≤100 ms,稳态转向角控制误差≤0.3°,最小响应分辨率达到0.1°;冗余系统转角控制范围≥540°,最高转向速率≥500°/s,最大超调量≤ 5°与5%请求值的较小值,主冗系统切换响应时间≤20 ms。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3.车辆行驶实时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新能源车碳排放量表征和网联汽车安全稳定控制等急需的行驶胎-路滚动阻力实时测量难题与重大需求,开展多传感光学测量系统、传感器标定和软硬件研制与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一套车辆行驶滚动阻力动态测量原型系统及滚动阻力测试装备,实现高速行驶车辆滚动阻力的高精度动态测量。
考核指标:研制一套车辆行驶滚动阻力动态测量原型系统,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实现动阻力测量速度0-120 Km/h;滚动阻力测量量程0-2000 N;动阻力测量响应延时≤0.5 s;速动态测量误差(60-120 Km/h)±5%;低速动态测量误差(0-60 Km/h)±2%;动态特性0-2 kHz。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4.动力电池低温极速加热耐久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极速预热大电流高SOC带来的电池老化风险,开展不析锂约束下的极速加热动态管控技术、极速预热下的生热率调控技术、极速预热多目标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兼具耐久性、快速性、节能性的极速预热电流控制系统,并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上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极速预热电流控制系统1套,实现-20 ℃环境下平均升温速率达到6 ℃/min,并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上开展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5.大型工程柔性施工关键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城市复杂大型工程安全施工需求,开展基坑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变形的光纤监测结果智能识别技术研究。基于感知的基坑支护结构与周围岩土作用信息,建立基坑开挖施工导致基坑变形和地质环境变化的多模态融合的新型数据库,搭建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智能控制平台,并开发大型工程柔性施工关键装备。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植入、数据识别及管理的装备,实现光纤植入成活率达90%以上;搭建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智能监测平台1个,就绪度达8级;构建多模态时序监测样本库1个,样本数据不小于1T;形成基于神经网络的基坑施工风险预警及决策技术1套,技术成熟度8级;预警准确度90%以上。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6.工程安全运行智能监测与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工程安全运行监测和综合故障诊断需求,开展大直径盾构机盾尾间隙智能监测方法体系、复杂地层下大直径盾构机姿态偏移智能预测和纠偏方法、盾构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小样本迁移学习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开发盾尾间隙智能监测装置。
考核指标:开发1套盾尾间隙智能监测装置,实现盾构机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准确度达到98%;健康管理系统对盾构机关键设备寿命评估准确度达到95%以上,在1-2家主要企业进行应用示范。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7.缺陷在线智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突破信号采集技术、高压管路密封技术、高压压力调节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解决进气稳压时间长、检测过程长、检测不稳定等问题,研发高压密封及综合性能检测系统,实现高效、稳定的检测。
考核指标:研制高压密封及综合性能检测设备1台,实现设备检测稳定无异常;实现工作台面1200×900(mm);最高检测压力180-220bar;最小检测泄露值0.1bar。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8.刀具状态原位监测嵌入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机床切削工况下刀具状态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需求,开展微型嵌入式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微型嵌入式传感器的一体化制备工艺,实现可优化多维切削力、切削温度、振动、微位移的测量精度,并抑制不同维度的信号交叉干扰,提高可靠性。建立刀具状态监测系统,实现对机械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状态及故障的实时在线监测及识别。
考核指标:切削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范围10-1000 ℃,响应时间小于100 ms;多维切削力测量范围0-200N,交叉干扰误差小于5%;刀具传感器对刀具崩刃、断刀等异常切削状态响应时间≤50 ms;研发至少2种不同类型的嵌入式微型传感器,应用于智能刀具领域,在1个企业完成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39.高密度液体储氢的水下航行器燃料电池动力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高储氢密度的新型液态硼氮储氢材料合成和脱氢机理、小型高效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高效脱氢工艺流程及装置方案的设计和脱氢装置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高密度液体储氢材料、脱氢装置和小型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制燃料电池和脱氢装置并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燃料电池和脱氢装置1套。储氢材料方面实现储氢密度≥6 wt%,脱氢温度≤25 ℃,氢气纯度≥99.99 wt.%,脱氢压力为常压,储氢材料可再生循环。脱氢装置方面实现满足1kW级燃料电池系统用氢需求,同时装置重量储氢密度≥6 wt%;脱氢温度≤25℃;制氢速率≥12SL/min。燃料电池方面实现额定功率≤800W,电堆效率52%以上,耐久性≥20000h,防护等级IP55,并进行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0.内河船舶岸电连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
考核指标:围绕内河多场景下岸电可靠连接、远程操作与运维等问题,开展船舶岸基供电技术架构、内河多场景下船舶电源供给多模式接入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内河全域岸电的快速智能化连接,满足岸电对接多样化需求,提升内河岸电的服务能力和运维水平。
考核指标:提出适用于3种以上典型场景的内河船舶岸电连接模式与技术方案,且容量不小于125kVA,最大容量可满足8000吨以上船舶岸电连接,且允许船岸之间的连接位置偏差大于20米以上,新能源应用不少于1种,且其容量大于总容量的30%。研制2台不同类型岸电电缆管理设备,可实现三根70平方电缆同步收放,速度大于15米/分钟,同步精度小于1cm,对接时间小于5分钟。实现岸电接口不少于3种,实现1对4岸电操作,响应时间小于50ms。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1.城市隧道结构安全智能检测装备研发与增韧修复技术
研究内容:开展注浆缺陷快速诊断、成像和反演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厘米级注浆缺陷快速识别。研制盾构壁后注浆缺陷干接触阵列横波快速探测装备,研发出具备抗弯抗折强度高等特性的高性能自修复注浆材料,提升注浆体微裂缝自行修复能力从200μm至400μm。
考核指标:研发1套干接触式弹性波阵列快速检测装备,实现盾构壁后注浆缺陷的快速检测;形成一套注浆缺陷智能判别系统,实现厘米级盾构壁后注浆缺陷快速感知;研发高性能增韧自修复注浆材料,提升注浆体微裂缝自行修复能力从200μm至400μm。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42.井下作业实时可视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围绕油气开采井下作业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高、人工操作效率低、作业风险大等问题,开展井下作业超声成像方法、宽频带窄声束超声换能器阵列等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井下作业实时可视化跟踪和智能控制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井下作业实时可视化跟踪和智能控制系统1套,满足井下作业高分辨率全景成像(全景成像范围不小于500mm,前视检测分辨率优于2mm,径向检测分辨率优于1mm);高温高压超声换能器阵列(≥100MPa,≥150℃);高速/高精度/多通道(4M/32位/32道)超声信号激励与数据采集系统;异常工况自动排除率达到95%以上,并开展不少于2种场景的示范应用。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43.湿法磷酸多级膜净化工艺及装备开发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湿法磷酸中各组分,探明不同杂质的去除机制。针对不同湿法磷酸样品,分别开展微滤、超滤、纳滤膜的膜净化实验。开发湿法磷酸膜净化示范装置。
考核指标:开发出一套针对磷酸连续稳定运行的多级膜处理装备,以湿法磷酸作为原料,经多级膜净化后,磷酸品质达到食品级,且收率不低于70%,总磷收率大于98%。形成一套湿法磷酸膜净化工艺应用技术方案。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4.多功能催化剂分级集成及规模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面向高端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重大需求,围绕催化材料多功能位点的精准设计理论、构效关系、稳定机制及规模化制备放大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分子筛等新型晶态载体材料多功能位点的空间可控集成技术研究,突破多功能催化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环状碳酸酯、环氧化物等精细化学品连续合成的分级多功能催化剂3种以上,催化剂套用次数≥10次,实现目标产物产率95%以上;建成200吨/年分级催化剂载体低成本固相制备中试装置;完成空气环氧化仿生分级催化200吨工艺优化。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5.高纯长寿命绿光发光材料与器件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研制高性能的钙钛矿绿光发光材料,揭示温度、湿度、光照和电场对钙钛矿薄膜及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构筑高效绿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满足AMLED显示对其性能的要求。
考核指标:研制满足全彩AMLED显示要求的高效绿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器件,绿光发光材料荧光量子产率(PLQY)>95%,发光色纯度>95%,绿光发光中心波长530±5nm。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6.柔性电子器件用高性能宏观石墨烯膜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石墨烯材料电导率及机械强度不足,难以与金属元件实现集成封装的难题,开展高性能宏观石墨烯膜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突破宏观石墨烯膜规模化制备均匀性、一致性、机械强度以及焊点稳定性等关键技术,实现柔性天线器件批量示范应用。突破可控组装、可控还原、低温活性焊接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化宏观石墨烯膜产品。
考核指标:单片宏观石墨烯膜尺寸≥300mm×300mm,电导率≥1.5×106 S/m,抗拉强度≥60 MPa。柔性石墨烯天线器件耐弯折10万次无破损,抗盐雾腐蚀200小时电性能下降≤5%。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7.柔性高储能介电薄膜材料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电容器用介电薄膜材料对高介电、高能量密度、高耐热性以及兼具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迫切需求,以聚合物为基体,通过控制加工条件,调节类液晶高分子的单分散或自组装形态。
考核指标:抑制体系结构缺陷、残余电位移和介电损耗,同时提高储能密度,介电强度和耐热温度≥120℃,确保复合体系的可加工性,打破国外高端市场产品垄断和技术封锁。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8.超抗渗高耐火零碳地聚合物基加固材料在隧道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水泥基材料在隧道加固中存在的抗渗、抗火性能差、碳排放高等技术瓶颈,研发基于地聚物的超抗渗高耐火自修复加固材料,解决地聚物材料收缩裂缝多、火灾后强度丧失等技术难题。
考核指标:完成基于此新型加固材料的不同环境下高性能隧道示范工程1项,提出一种基于喷射技术的3D打印智能施工技术。地聚物加固材料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极限破坏应变达到20%;在1500℃煅烧1小时后裂纹宽度小于1mm,抗压强度损失率低于30%,线性收缩率低于6%。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49.基于材料典型缺陷服役演化的飞机方向舵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验证
研究内容:以飞机方向舵用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力学结合二维微观、三维无损检测技术探究材料典型缺陷演化和服役中应力与循环(寿命)间的构效关系,解析典型缺陷-疲劳损伤-失效演化过程,解决现有检测技术准确度低、寿命评估难等问题。
考核指标:研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开发多因素循环载荷验证系统,典型缺陷件的性能数据离散偏差≤10%,典型缺陷的识别率和分割准确率≥90%。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0.面向航空发动机用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热环境障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研究内容:面向航空发动机苛刻服役环境的热防护需求,开展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热环境障涂层(T/EBCs)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建立高温相稳定、热膨胀系数匹配、抗高温水氧腐蚀等的陶瓷涂层材料体系和热膨胀系数呈梯度分布多层结构热环境障涂层体系,并在热/力/氧耦合环境下考核验证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带T/EBCs涂层体系的性能,实现耐高温持久性热环境障涂层的设计与制备。
考核指标:研制的涂层材料相稳定性≥1500℃,1300℃或以上热循环寿命≥100次,1300℃或以上热处理300 h后强度保持率≥70%。研发涂层新材料生产或制备工艺规范1-2项。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1.无人机用长寿命二次金属锂电池
研究内容:研究含金属储锂膜、锂离子过滤膜及金属锂的锂碳复合负极;研究匹配钴酸锂正极与金属锂负极的电解液及金属锂副反应快速检测技术;研制无人机用金属锂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完成巡航验证。
考核指标:开发低形变长寿命锂碳复合负极。研制指定无人机用金属锂单体电池及电池组,单体容量≥10Ah,能量密度≥400 Wh/kg,循环寿命≥500次,电池组能量密度≥300 Wh/kg,无人机巡航时间延长40%以上。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2.大面积超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制备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制超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体系与器件结构的优化策略;开发大面积有机活性层薄膜印刷技术;开发适用于超薄柔性衬底材料的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完成电池组件制备。
考核指标:开发能共形贴附于复杂曲面的超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组件,柔性有机太阳能点出器件总厚度≤5μm,弯曲半径≤1mm,单个器件效率≥17%,功率重量比≥30W/g,弯折1000次后效率保持率≥90%。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3.汽车快充锂电池碳杂化新型导电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制约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充电速度问题,发展碳杂化新型导电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氧化剂和催化剂体系、导电高分子单体在石墨边缘的化学接枝和定向聚合过程控制、碳杂化新型导电材料在电极中的自组装过程,构建低阻抗的高速电子传输通路,研发安全快充电动汽车锂电池工艺。
考核指标:制造碳杂化新性导电材料,制备含新型导电剂的锂电池样品,充电时间≤15 min,充电量≥95%。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4.高韧高强聚乳酸基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建立反应性增容和纳米粒子增强协同提高聚合物分子链缠结的方法,实现反应性增容和纳米粒子增强效益,开发高韧高强聚乳酸基环保包装材料工艺。
考核指标:开发高韧高强聚乳酸基环保包装材料新工艺1套,新产品1-2种,性能参数:拉伸强度>45MPa,断裂伸长率>100%,缺口冲击强度>8kJ/m2。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其他限制条件:青年项目
55.近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分布式节点划分的多时间尺度综合源运行调度方法,为近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提供策略;提出分布式节点划分的规则,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应对故障的能力,平衡优化效率与优化精度;建立近零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分布式节点划分规则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聚合建模精度不低于90%;提出适应不同季节用能特性的终端-平台云边协同多主体优化策略,具备100个以上主体和1000个边端设备的接入能力。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6.面向电网主动支撑的构网型光伏并网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
研究内容:围绕现有光伏并网装备惯量与阻尼缺失、电网主动支撑能力不足问题,开展构网型光伏并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置开发,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惯量响应和稳定支撑能力,实现光伏系统对电网的主动支撑与自身限流控制,研制大功率构网型光伏并网变流装备样机并开展产品化应用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构网型光伏并网变流装备样机1台,其中容量不小于100kW,电压稳定运行范围0.2-1.3pu,一次调频响应时间不小于100ms,其它主要技术指标需要满足GB-T 37408-2019主要技术要求。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7.新型高效光伏电解水制氢方法及规模化应用
研究内容:探索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解水制氢系统构建,研究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制备,开发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伏产氢系统,研究其在纯水或海水制氢中的使役特性。
考核指标:开发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催化剂耦合的高效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应用示范系统1套,太阳能制氢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5%,氢气纯度99.9%,制氢成本小于19元/KG。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8.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加速工况测试方法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商用车载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寿命快速预测的需求,研究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衰退建模分析方法与系统层级衰退模型,阐述其对燃料电池性能衰退的影响;基于试验与衰退模型确定测试工况与加速因子,开发面向车用燃料电池系统寿命的衰退诊断及性能恢复方法,优化系统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开发燃料电池系统衰退模型,模型精度不低于90%;燃料电池发动机加速工况下运行≥2000h,实现寿命预测≥20000h,额定点性能衰减小于10%;寿命衰退诊断中在线识别关键参数不低于8个。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59.高效燃料电池电解纯水制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低成本绿氢制备关键问题,开展高效率燃料电池电解纯水制氢电极材料和电堆设计。开发高性能非贵金属电极材料,原位揭示电极表面可逆重构机理;构建结构与界面稳定以及优异传质/传荷特性的单电池,突破高性能、长寿命电堆制备工艺和优化设计,实现高效率燃料电池电解纯水制氢的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燃料电池电解纯水制氢电堆,电解效率≥70%,额定功率≥3kW。在纯水工况下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电压衰减率≤100μV/h。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0.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阐明有机半导体分子聚集的成膜环境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设计新型器件结构,开发基于刮涂、喷涂制程的器件吸光层的低损耗溶液制备。
考核指标:利用刮涂/喷涂制程制备最高效率突破20%的有机单结光伏器件,实现器件在大气环境中,1个太阳辐射度连续光照2000小时衰退率小于20%。
资助额度上限:100万元
组织方式:公开竞争